LOOKWE 我们传递全世界

我们传递全世界

LOOKWE记者对话德国驻华大使

更新时间:2014-10-30 15:31点击:

LOOKWE: 德国是全球气候保护的典范国家,也是扩大可再生领域的先锋。德外长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到2022 年,德国将最终放弃使用核电,转而使用新的能源。这样的决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呢?

      大使:能源、环境和气候也许是下一代人最重要的主题。化石能源的消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负担,导致气候剧变。我们面临着把能源供应安全同经济不断发展及自然环境保护协调起来的艰巨任务。

      否则,我们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毫无生活意义的世界。这可是个重大的责任!在德国,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这些话题。大家觉得这些话题十分重要,于是很早就在德国发起了一场绿色运动,并成立了一个绿党。该党派在本世纪前10 年参与执政,甚至出了一位外交部长。2010 年秋联邦政府的能源方案涉及到了我们社会正逐渐形成的共识,即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会排放有害二氧化碳的化石能源。该能源方案实质上就是我们能源供给政策的变革,确立了能源转型这一目标。方案规定,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应占我们能源组合的60%,并占电力供应的80%。该方案也已规定将最终放弃核能。然而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较新反应堆最终停止运营。在德国,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就对核能的利弊、机会与风险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90 年代初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事故引发了这场讨论。日本福岛核反应堆事故再次推动了这一讨论。日本的灾难使得我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即使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再高,也存在巨大的核能风险。即:一旦发生灾难,上百万人民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德国大部分民众都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这就是为什么,2011 年7 月德国决定将2010 年曾计划的更晚的关闭核电站的时间提前到2022 年。今后数十年里将逐步退出核能。实质上,这一决定并没有影响新能源方案的初衷,它为我们在能源- 环境- 气候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并坚定不移地迈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其目的在于为未来寻求一个更加安全、环保、有竞争力并且经济上可承受的能源保障体系。所以说,德国是转向绿色经济道路的第一个国家。

       LOOKWE: 在您在之前接受过的采访中,您曾提到打算“在任期结束前,走遍中国所有的省份”,这个计划目前实现的如何?在您任职的这几年中,通过对中国深入的了解, 您的对华外交政策有所改观吗?

      大使:过去四年里我在中国访问了很多地方,只有三四个省份没去过,其它地方我都至少到访过一次,有的还是多次。通过访问我看到了中国令人屏息的美,但也理解了这个国家有多么复杂,有时候又是多么矛盾。

      中国的确还是一个新兴国家:一条腿已经踏进了21 世纪,而另一条腿还停留在19 世纪。新中产阶级在现代化大都市形成的同时,还有上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活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体现在北京和上海,还特别体现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网络,迫在眉睫的保护环境问题,转型到以可持续城市规划理念引导城市化,建设对国家内部和谐来说十分重要的法治国家,或者说以全民共同参与决策的方式改革政治进程。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十分艰巨的挑战。我知道,它们的解决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而是需要一个合理的渐进式的过程。当然中国在此过程中不应重蹈我们发展时的覆辙。我们彼此可借鉴的空间很大。因此我本人尽全力致力于深化两国间的伙伴关系。德国和欧洲是中国应对挑战方面最重要的伙伴。我相信可以说,我们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政治上,两国政府间关系日益密切,互信不断增强。经济上,我们互为双方在亚洲和欧洲最亲密的伙伴。文化上,两国交流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未来几年我们两国合作的重点应该在能源、环境和气候等方面。我们将在经济核心领域,如电动汽车、创新及环境技术方面加强合作,更有针对性地扩大学术交流,将更多学生、大学生和教授双向联系起来。只有我们两国社会在各个层面学着相互理解,只有我们了解各自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渊源,了解双方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方向,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伙伴关系。即使在最好的朋友间、在一个家庭中,也难免出现风风雨雨。存在观点分歧的地方就是要进行对话的地方。这种对话既非说教似的,也非排外似的,而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在探讨两国价值观差异方面尤为重要,尽管我并没有从中看到不可跨越的鸿沟。人权和法治国家是每个社会的支柱。没有它们,就没有社会和谐。因此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到实践人权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最好途径。在已建立起的互信基础上,我们可以就彼此的价值观差异进行开放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话。我们双方都知道,这和说教无关,而是关于经验的交流,关于“最佳实践”。六月底,首轮中德政府磋商顺利举行,温家宝总理携十几位部长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及联邦内阁会面。事实上,这是中国首次与别的国家进行这样的内阁会议。会谈取得了极富实质性和开拓性的成果,不仅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且是我们两国关系紧密程度的明确标志。未来几年,我们将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工作下去。

       LOOKWE: 您之前一直生活在德国,后来在美国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现在又来到中国 从事外交工作。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您的外交生涯有着怎样的影响?

      大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处在全球性变革之中。像20 世纪那样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新世纪会涌现出更多的政治、经济重要力量。除了美国和中国外,还有欧盟。另外视其发展的稳定性而定,还会有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其它新兴国家。我非常感谢,自己在青年时代就能到美国去。在那里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也让我受益良多。在我职业生涯的后期,能有机会作为欧洲最大国家的大使在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了解和深入研究其它文化,不仅对个人阅历是极大的充实,而且对正确理解政治经济进程是不可或缺的。相互理解在当前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中显得越发重要。

       当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个来自美国中西部的青年和一个来自德国德累斯顿或者中国武汉的青年听着相同的音乐,却对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完全不同想法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容易的认识到,即我们每个人都受各自身处的社会现状的巨大影响。显然明尼苏达州和萨克森州或者湖北省的社会现状截然不同。理解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现状是开启真诚对话的钥匙。只有我们理解对方,才能使对方也明白我们的立场。在个人交往中是这样,在外交和经济领域也是如此。我很高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有机会到国外度过一段时光。我也很高兴地看到,许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在德国读大学。多年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

       我也总是建议德国的年轻人到中国旅游,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几个学期,或者到公司里实习。越来越多的德国年轻人也正是这样做的。只有通过如此的亲身体验,才能学会理解一个国家。不论是较长时间留居海外,还是短期的旅游,都是我们增进了解的绝佳机会。

       LOOKWE: 在《2010 年最佳旅游目的地》刊物中,德国被列为第二大最值得推荐的旅游国度。

       数据显示,前往德国的游客大多数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巨大旅游市场,德国政府有什么具体推广措施来吸引中国游客吗?

       大使:德国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国家。德国有高山、有大海、有神奇的河道风光、有适合漫步的景色优美的丘陵、有诸如海德堡或纽伦堡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现代化的建筑和骑士城堡。而且,对于中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也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独特的美食,这些美食同粤菜、云南菜、川菜和辽宁菜大不相同。的确,大多数游客往往来自其它欧洲国家,这当然是因为旅途较短。但来自欧洲地区以外、特别是来自亚洲的游客数量猛增。在赴德旅游人数方面,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去年,中国游客在德国入宿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我相信,2011 年的情况会更好。我很高兴,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国朋友到德国旅游。

       LOOKWE:4 月1 日起,迄今为止在亚洲最大的欧洲启蒙艺术展在重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 馆里举行。来自德国三大博物馆的四百多件艺术精品在2700 平方米的展厅中展出。 这场名为“启蒙的艺术”的展览目前取得的成效如何?对于未来中德两国文化间的交 流,您有些什么看法?

      大使: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展令人瞩目。这不仅是有史以来在亚洲举办的最大和最重要的欧洲艺术展览,这种规模的展览即使在德国也不曾有过。我在此邀请所有对文化和社会发展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参观这个独特的展览。这个在天安门广场边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将持续至2012 年3 月底。“启蒙的艺术”展的九个展区引领人们不仅在艺术天地、而且在思想世界徜徉并穿越启蒙运动的各个重要方面。启蒙时代对欧洲社会不仅在哲学上,而且也在艺术上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西方伦理。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 康德1783 年将启蒙的实质定义为“个体运用理智获得的解放”。他提出的“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口号,吹响了向一场思想和社会运动进军的号角,这场运动对现代欧洲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启蒙运动多半被看成是欧洲的发展。然而如果当时没有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接触,那么启蒙运动也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戈特弗里德• 威廉• 莱布尼茨或威廉• 洪堡这些学者来说,孔子和孟子这些中国思想家代表了一种包罗万象的人性和社会图像,可以作为基督教--犹太教思想之外的另一种理性选择。

       有些人甚至把中国看成是与欧洲相对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对中国推崇备至并在与中国的对照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质疑和未来构想。因此启蒙运动也是早期文化碰撞的成果。启蒙运动的杰出先驱们充满自信和敬意并创造性地向陌生和未知世界敞开了胸怀。我们举办这个展览以及平行的对话系列活动就是为了秉承启蒙运动的传统。我们与中方伙伴一起举办“启蒙的对话”系列活动。我们在较大规模的论坛和较小规模的沙龙里对启蒙运动及其对德国和中国当今社会的意义进行探讨。我们希望中国人和欧洲人能明白,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该何去何从以及我们的差异所在——包括并且特别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进行这样的对话时重要的是彼此相互尊重、彼此关心对方的关切。因为:相互理解和互知根底是21 世纪合作和伙伴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也正体现了此精彩展览和平行对话活动的重要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德国 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