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艺术在中国
更新时间:2014-04-15 14:25点击:
艺术在启蒙时期的欧洲呈现出新的意义。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加速了影像在各个公众领域中的传播。艺术家成为社会中的权威、天才和革新者。艺术可以改变人与社会的理念成为整个时代的主导思想。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将这一时代作为这次大型展览的主题,展品包括弗里德里希,富泽利,庚斯博罗,华铎,皮拉内西和戈雅的作品,从绘画、图像、雕塑到工艺品、服饰,乃至珍贵的科学仪器,全方位地展示着启蒙的艺术。
本展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克里斯蒂安• 武尔夫的共同支持和倡导。展览共有九个部分,分别展示启蒙艺术不同的主题。启蒙时代的宫廷生活部分作为序幕将观众带进巴洛克世界和启蒙的宫廷。蒸汽机的研发和第一个飞行气球的出现见证了技术的进步。知识新视野部分向观众讲述十八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及其对艺术想象的巨大影响。历史的诞生部分见证了十八世纪呈现出的新的复古情结,古典主义和遗址浪漫派将本民族历史意识融入艺术创作的主题。他乡与故乡部分展示了启蒙对遥远时代及异域文化的向往,这种向往也在欧洲艺术的审美表达上留下痕迹。
中国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个充满异域情调的理想国度,许多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把中国当作欧洲理想和开明的偶像。爱与感伤部分展示了启蒙运动在批评社会和追求解放的同时,对情感美德的诉求。婚姻与家庭要以爱为基础的观概念逐渐凸显。绘画、图片和表演都在传达着这样一个新的理想家庭模式。回归自然展区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园林建筑设计似乎已让新社会的梦想成真。卢梭著名的回归自然是呼吁人性的自然回归,此理念对当时的教育和道德等许多方面亦不无影响。阴暗面展区呈现了人性灵魂深处的阴暗面。这个阴暗的、非理性的背光面在众多的文艺和文学作品中得以表现,与光明的、人类理性世界形成对比。
公论与解放展区展示了启蒙时代同时也是公共话语诞生、公众个体参与的时代。启蒙的中心媒介最初是文字,之后图片职能发生转变,成为可视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小册子,漫画和通俗文学作品里推动着知识的传递。艺术革命部分作为尾声聚焦当代艺术,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对于艺术发展直至今日的影响。
2011 年4 月1 日,“ 启蒙的艺术”展览由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务秘书刘延东与联邦德国外交部长基多• 韦斯特韦勒共同揭幕。本次展览是2005 年双方关于加强德中文化交流,促进理解与合作协议的辉煌成果, 也是温家宝总理同默克尔总理于2010 年7 月在北京共同签署的“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的组成部分。展览得到了德国外交部的鼎力支持和资助。宝马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启蒙之对话”系列活动作为展览的附属活动由墨卡托基金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