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首相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
发布时间: 2014-09-11 15:42
9 月10 日丹麦王国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访问了天津大学,发表了一篇关于丹麦和中国双边关系的演讲,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托宁-施密特女士对天津大学的访问是她为期四天访华行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施密特的访华行程将于9 月12 日结束。
在对天津大学学生作一篇题为“中国和丹麦的双边关系——贯穿当今和未来的绝配” 的演讲时,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施密特对自己能有幸访问这里表示感谢,并强调丹中双边关系的实质不仅仅存在于官方层面的合作和不同级别政府间的交流,还更广泛地体现在商贸方面,教育和科研领域,文化交流以及两国间人民的沟通往来。
“25 年前当我还是一个19 岁的姑娘时,我曾经和两个朋友来中国背包旅行过。那个时候的中国与现在完全不同。当时我还受邀去长沙大学作了一场演讲,当时我从学生中所受到的欢迎和温暖同今天相比不曾改变,”赫勒•托宁-施密特在演讲中说道。
“我一直都对中国深深迷恋,我也曾经携丈夫和两个女儿故地重游。虽然当今的中国已经大变样,但我们仍然想继续加深同中国的往来和关系。”能源、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为丹中两国双边合作的重点领域。施密特在演讲中提到两国是如何在众多领域的合作中成为完美的搭档的,以及交流,知识和实践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托宁-施密特女士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包括了周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和周三在天津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会晤。
施密特还向学生推荐把丹麦作为继续深造、科研、职业发展、旅行和建立国际友谊的目的地。施密特强调中国学生对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会起到何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发展来改变我们所生所长的世界。
演讲结束后,首相接受了在座学生的提问,随后,施密特参观了天津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在那里继续与学生进行交流。
丹麦和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教育和科研上进行着广泛和积极的合作,并由此产生了众多项目,学术联系和平台,来反过来促进这种合作的繁荣。建于2011 年的中丹教育和研究中心(简称“中丹中心”),联合了丹麦八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目前就担负着作为两国交流桥头堡的作用。第一批联合培养的来自中国和丹麦两国的学生已经于今年夏天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目前,在北京正兴建一所新的“中丹大学中心”,在这里,博士研究生的项目已经开展了几年。
编辑/Ken LEE
(本文版权归LOOKWE『北京恩博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